Menu ☰

虞允文 宋

虞允文墓 虞允文墓,又称虞忠肃公墓、虞丞墓、虞公陵,俗称“丞相坟”,位于四川省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的玉屏山,建于宋淳熙元年。明嘉靖知縣毛沂、清同治知县毛绪峰、光绪知县何启祥均对虞墓进行维修保护,重建墓碑。 丞相坟由世袭护墓人宋氏历代守護

8/12/2016 · 宋金兩軍交戰,宋軍一路潰敗,金軍因而南下如入無人之地。當時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當時宋軍的督軍主帥未曾趕到,宋軍因而人心渙散,形勢危急,因此親往督師。 虞允文鼓勵宋軍,將士兵團結起來,奮勇抗敵,最終以1。

虞允文(1110年12月14日-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登进士第。累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他在出使金国时,见其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

虞忠肅公允文,字彬甫,宋 隆州 仁壽人,徽宗 大觀四年生。 六歲能誦九經,七歲能屬文。紹興二十三年進士,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渠州。 秦檜當國,蜀士多屏棄。 檜死,趙達薦允文,除祕書丞,累遷禮部 郎官。金主亮有南侵意。 允文上疏言:「金必敗盟,願詔大臣豫思備禦。

虞允文《適造帖》,行書,紙本,縱36厘米,橫60.3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虞氏此幅行書,凡十五行,每行字數不等,共一百一十八字。款署「允文剳子」此札曾收入《宋人法書冊》。簽題「宋虞忠肅公允文

11/1/2016 · 虞允文宋代十大名相之一,字彬父,隆州仁壽人。出生於1110年,幼時十分聰慧,七歲即能提筆作文。後來憑藉著父親為官的緣故,進入仕途。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進士及第,獲委任為通判彭州,權知黎州、梁州。秦檜當權時,虞允文得不到重用。

「宋事轉危為安」,細說虞允文 指揮的採石大捷之前因後果 2019-10-30 由 縹緲峰下一粒沙 發表于歷史 提起抗金名將,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岳飛。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岳飛元帥因莫須有之罪冤死19年之後,有個叫虞允文的文人率領南宋軍於採石大破南

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虞允文立即親自督師,鼓勵士氣,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沿江布陣。 交戰時,因為宋軍掩匿山後,完顏亮軍開始以為采石磯無兵,等乘船快到了長江南岸時,才措手不及看見宋軍列陣相待,當地人民觀戰助威者十數里不絕。

背景 ·

文/晚風暮雨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磯一戰成名,被毛澤東譽為“偉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允文是堅定的主戰派,一生致力於收復失地,但是,除了採石磯大捷,後人對虞允文為抗金所做的貢獻,瞭解得並不多,其實,在宋孝宗時期,虞允文為北伐可謂鞠躬盡瘁,其中有兩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南宋名相虞允文的父親虞祺,字齊年,徽宗朝中進士,高宗時期官至太常博士、潼川路轉運判官。 虞祺任潼川路轉運判官時,地方上的慣例是多次重複徵收賦稅,他都予以免除。他說,朝廷的律法沒叫官員重複徵收,地方上的慣例與律法有出入的必須更改。

虞允文墓位於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明代、清代曾先後三次維修,現存墓碑為光緒十九年重立,高2.3米,寬1.8米,上書:“宋丞相虞忠肅公之墓。知仁壽縣事何肇祥重建。” 史料記載:虞允文,西元1110年生於仁壽縣藕塘鄉,1154年中進士,1155年調京城,由秘

次年,虞允文以參謀軍事的身份至採石磯犒勞軍隊。而金主完顏亮正擬渡江攻宋,恰逢宋軍主將劉琦以病去職,接替主將還未趕到,三軍無主,虞允文遂毅然親自督戰,以少勝多,大破金軍,為南宋保住了立足之地。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虞允文任川陝

丙申年,敵人退後屯兵三十里外,遣使來宋議和。己亥奏聞此事。召允文入朝對談,上不僅慰藉、嘉許並讚歎,告訴陳俊卿說:「虞允文公忠體國的

跟虞允文一樣文人出生,一輩子沒帶過兵, 但靖康元年轉任武將時,就帶領河北民兵打得金兵哀哀叫。 到了現在,宋高宗南渡,開封舊都被正式棄守, 宗澤一樣能團結所有可團結之力量,堅守開封不讓金人破城

4/2/2005 · 虞允文(西元1110-1174年),字彬甫,隆州仁壽(今屬四川)人。 南宋大臣。紹興進士。紹興三十年(1160年)奉命赴金,見金大舉造船運糧,回國後即請宋廷加強防禦。次年金海陵王南侵,他以中書舍人參謀軍事,至采石犒師。

憂慮。疑慮、顧慮。預料、猜想。欺騙。國名: 傳說為舜祖先的封地,故址約在今山西省平陸縣虞城。 舜子商均受封之地,故城約在今河南省虞城縣西南。參見「虞舜」條。姓。如宋代有虞允文。

宋孝宗悔不當初。 後來虞允文過世後, 宋孝宗就完全放棄北伐的念頭了。 南宋不是沒有出色的將帥, 只是在南宋的體制下, 好像傑出的將帥都會敗在朝中小人的讒言中。 不過虞允文很幸運的是, 他並沒有像岳飛一樣死於「莫須有」的罪名中,

葉義問也是個膽小鬼,不敢親自上前線,另派一個中書舍人(文官名)虞允文,去慰勞防守採石磯的宋軍將士。 虞允文到了採石磯,王權已經走了,接替他職務的李顯忠卻還沒到。對岸的金兵正在準備渡江。宋軍沒有了主將,人心惶惶,秩序混亂。

虞允文在采石磯打敗海陵王後,金國檢討之前敗因,要改攻瓜洲。 樞密使葉義問在南京鎮守,張燾和幕僚馮方、洪邁也到場,一起寒暄, 因天氣陰寒將下雪,葉就請所有人留下喝酒, 但開桌沒多久,就傳來金兵來襲的警報,在座所有人都大為恐懼。

金軍半死半戰,日暮未退,雙方陷入僵持。此時一股潰敗的宋軍撤到附近,虞允文馬上命令他們從山後轉出,用為疑兵,至此金軍才撤退。金軍撤退時,宋軍用勁弓尾追射擊。此戰金軍大敗,死傷四千餘,萬戶二人,宋軍俘獲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

“虞大人來了,陛下早就吩咐過了,大人來了直接進去就是了,不必通稟.”外面的內侍一見虞允文,頓時堆滿了笑容,誰不知道皇帝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中就有虞允文,若是不出意外的話,眼前的這位年輕人日後就是當朝的閣老了.

大陸「華西都市報」報導,虞允文之墓,位在四川省仁壽縣「虞丞鄉」的一個普通村莊裡。 自願為虞允文守墳的宋家人,已經傳了十三代,現在是由

5/4/2016 · 清明期間,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前,86歲的宋克成鄭重地將象徵守墓責任的祖傳長刀交到47歲

虞允文死後朝庭指派宋氏家族開始負責守墓,其墓位於仁壽縣虞丞鄉丞相村,明代、清代曾先後三次維修,現存墓碑為光緒十九年重立,高2.3米,寬1.8米。 ===== 《宋史.列傳第一百四十二.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壽人。

十一月初六,宋廷前來采石犒師的中書舍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虞允文見軍無主帥,情勢危急,便挺身而出,主動擔任江防指揮,召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聚議,動員和組織部隊抵禦

宋,肇於太祖匡胤,失國於徽宗佶,前後一百六十七年,傳九帝。 紹興元年,高宗構光紹九鼎於臨安,是為南宋,北抗金,西服大理國,東界以淮水,西界以大散關,割據南方。亡於元,國祚九帝百五十三年。

“臣明白了.”虞允文趕緊說道.官場上盤根錯節,虞允文剛剛進入官場,也知道這里面的情況,不想讓自己成為眾人的公敵,這才讓太康縣的人在政事上受到了阻撓.現在有李璟為自己撐腰,自然也就不用考慮這些事情. “走吧!去太康縣看看.”李璟拍了虞允文的肩膀說道.

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虞允文任宰相,任用胡銓、王十朋等主戰派。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為掩人耳目,宋孝宗讓虞允文再任四川宣撫使,蓄備兵力,準備再度北伐。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可惜天不假年,虞允文任上病卒,享年六十五歲。

虞允文的父親虞祺去世後,有不尋常的遭遇,他在冥府中任職當了「更生官」,在人間周年忌辰時成佛了。他們同鄉有個死而復生的人叫鮮逑,受

虞允文到了江邊,見王權殘部士氣低落,零散坐于路旁,皆作逃遁之計。見到隊伍這樣渙散,虞允文十分吃驚,覺得等李顯忠來已經來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軍將士,說以忠義,鼓舞士氣,決心一戰。 宋軍部將見虞允文出來作主,也打起精神來了。

清明期間,在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虞丞鄉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的墓前,86歲的宋克成鄭重地將象徵守墓責任的祖傳長刀交到47歲的兒子宋建彬手中

辛苦李虞文陸輩,追隨寒日到虞淵。”第三句四個姓下麵有小字注明名字:李綱,虞允文,文天祥,陸秀夫.. 上述電視連續劇裏相關情節,和高陽小說描繪的場景頗多雷同,隻不過嚴修換成宋教仁,張詩則改由宋教仁之口出之以試探袁世凱。

目前家族的大家長為宋克成,85歲。20歲時,他遵守父母遺願,成為南宋丞相虞允文墓的守墓人,至今已經65年。據宋克成說,宋家守護虞允文墓已800

虞允文又組織弓箭手齊射,金兵紛紛落水。金軍雖傷亡慘重,但從早至晚仍激戰不退。此時,恰好有宋軍敗兵300餘人自光州退至採石,虞允文授以旗鼓,令其從山後轉出,作為疑兵。金軍以為宋援軍趕到,開始

作者:佚名 虞集,祖籍仁壽(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爲南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其父虞汲曾任黃岡尉,宋亡後,徙臨川崇仁(今屬江西省)。其母親是國子祭酒楊文仲之女。祖輩皆以文學知名。

今天曾是宋金採石大戰開始的日子,而這場戰爭也讓南宋一位出將入相20年的民族英雄虞允文脫穎而出。一起來了解一下。 虞允文六歲能誦《九經》,七歲能撰文,在秦檜死後助高宗掌握實權,並參與北伐,一度收復陝西六郡。在孝宗繼位後15次上疏呼籲收復失地

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宋史 虞允文傳》) 虞允文就命令將領們排列大陣不動,把戰船分成五隊,兩隊沿東西江岸巡行,一隊停在江中,埋伏精銳部隊準備戰鬥,兩隊藏在小巷中,防備意外的事情發生。

陳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 陳俊卿字應求興化人幼莊重不妄言笑父死執䘮如成人 前一日刑白黑馬祭天與衆盟以眀日濟江晨炊玉麟堂先濟者予黄金一兩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纔一萬八千允文

四川「守墓一族」的宋克成老翁,從20歲開始遵守父母遺願,替南宋丞相虞允文守墓。據了解,宋家守護虞允文墳墓已經傳過13代、800多年,在65年的

紹興和議以後,宋金已經多年未戰,雙方呈現南北對峙的局面,紹興三十一年,金國的皇帝是完顏亮,南宋是趙構。完顏亮通過政變上台,繼位後屠殺宗室,遷都中都,有南侵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