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僧祇劫 意味
加上其他單位可表更廣的含義,像阿僧祇劫即指“無數劫”,在經文中出現如《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 千 萬 億 那由他 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詞源 ·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這個「無量阿僧祇劫」是個時間的概念,具體多長時間我們就不去算了,但是是形容時間非常之長,很長,不是我們這些人道凡夫眾生所能想像的事情,很長,一劫時間就很長,阿
此劫無數復積至三,即三大阿僧祇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無量勤苦,方成佛道,很多人對成佛失去信心。 菩提達摩祖師在《破相論》中對三大阿僧祇劫有不同的解釋:「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
23/6/2015 · 因此,阿僧祇劫大約是12億8000萬年之久。再者,欲從最下一品(下品下生),修到最上一品(上品上生),則需要十二劫的時間。一個劫等於是1679萬8000年,所以,下品下生的往生者,欲修到最上一品,需要到2億157萬6000年的時間,方能成佛。
成佛要三大阿僧祗劫. | Yahoo奇摩知識+ | 23/9/2012 |
阿僧衹劫是多久 | Yahoo奇摩知識+ | 27/6/2009 |
請問〝三大阿僧衹劫〞是指多久的時間!? | Yahoo奇摩知識+ | 1/8/2007 |
三大阿僧祇劫大概是多少年? | Yahoo奇摩知識+ | 2/12/2005 |
查看其他搜尋結果
劫這個時間單位有大中小三者,這裡所謂的「劫」為大劫,故曰「三大阿僧祇劫」。 菩薩之階位有五十位: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之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為
阿僧祇(あそうぎ)とは。意味や解説、類語。《(梵)asaṃkhyaの音写。無数・無央数と訳す》1 数えられないほどの大きな数。2 数の単位。10の56乗。一説に、10の64乗。→位 (くらい) [表] – goo国語辞書は30万語以上を収録。政治・経済・医学・ITなど、最新用語の追加も定期的に行っています。
漢語網阿僧祇劫的解釋:佛教語。謂無數極長之時節。晉法顯《佛國記》:“菩薩從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明汪廷訥《獅吼記·攝對》:“阿僧祇劫修行,剎那時間瀟灑。”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二折:“柳翠,無量阿僧秪劫,與大千沙界輪迴
【阿僧祇劫】的意思是什麼?【阿僧祇劫】是什麼意思? 【阿僧祇劫】的意思是:阿僧祇劫ā sēng qí jié佛教語。謂無數極長之時節。 晉法顯《佛國記》:「菩薩從三阿僧祇劫,苦行不惜身命。
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 般長時間嗎? 也是,也不是。若以世尊或一般沒特殊因緣者是要花三大阿僧祇劫始能成果地佛。若是行者以《楞嚴經》認識自性而修,不用僧祇亦能獲得法身,即是達開悟後成入地菩薩境界,就如阿難尊者所言:不歷僧祇獲法身。若在
28/1/2007 · 第一個阿僧祇劫證三賢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到第二個阿僧祇劫就是華藏世界的地上菩薩,證得初地,第二個阿僧祇劫證七個位次,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證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法雲地的菩薩),三大阿僧祇劫修滿是法雲地的菩薩,修滿了
意味や解説、類語。仏語。菩薩 (ぼさつ) が仏果を得るまでの段階を三つに分けたもの。50の修行段階のう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を第1阿僧祇劫、十地のうちの初地から七地までを第2阿僧祇劫、八地から十地を第3阿僧祇劫とする。 – goo国語辞書
阿僧祇(あそうぎ、サンスクリット語: असंख्येय, asaṃkhyeya)は漢字文化圏における数の単位の一つ。阿僧祇がいくつを示すかは時代や地域により異なり、また、現在でも人により解釈が分かれる。日本では一般的に1056を指すが、1064とする人もいる。
阿僧祇劫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无数极长之时节,出自晋朝法显的 《佛国记》。 中文名 阿僧祇劫 性 质 佛教用语 拼 音 ā sēnɡ qí jié 解 释 无数极长之时节
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和阿僧只劫到底有多長 佛壽無量,我們聽到很歡喜。那麼,我們如果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壽有多長呢?會不會像佛一樣呢?給諸位說,像佛一樣。正如同,當年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世間,佛的壽命八十歲,跟我們的世間人一樣,示現八十歲。
请问一个阿僧祇劫是多少劫呢? – 请问一个阿僧祇劫是多少劫呢? 佛教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小「世界」所構成。根據《起 世經.閻浮洲品》描述:一千個世界集合為一個「小千世界」; 一千個小千世界集合為一
Read: 1351
三大阿僧祇劫,即無量無數的貪嗔痴。無量無數的貪嗔痴,皆是性中的幻事。因人迷了自心,故受幻相所惑,故有貪嗔痴三大劫難。若人悟了自心,則「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蘊既然空,三劫更何存?
三大阿僧祇劫的真義 三阿僧祇劫,佛教 術語,菩薩 成 佛 之年時也。阿僧祇劫( Asa ṃ khyeyakalpa )者,譯言無數長時,菩薩之階位有五十位。 以之區別為三期之無數長時。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之四十位,為第一 阿僧祇劫,十地 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為第三阿
三阿僧祇劫 為菩薩修行成滿至於佛果所須經歷之時間。又作三大阿僧祇劫、三劫阿僧企耶、三阿僧企耶、三僧祇、三祇、三無數大劫、三無數劫、三劫。阿僧祇,梵語 asajkhya,意為無量數、無央數;劫,為極長遠之時間名稱,有大、中、小三劫之別。
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雲何名為解脫?
三大阿僧祇劫的真義 三阿僧祇劫,佛教術語,菩薩成佛之年時也。阿僧祇劫(Asaṃkhyeyakalpa)者,譯言無數長時,菩薩之階位有五十位。以之區別為三期之無數長時。十信十住
「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有多久呢? 在佛教的計時單位中。「剎那」是表示極短的時間,「劫」是表示極長的時間。劫又分為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 以下僅就小劫、中劫、大劫作一介紹:
加上其他單位可表更廣的含義,像阿僧祇劫即指“無數劫”,在經文中出現如《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 千 萬 億 那由他 阿僧祇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
三大阿僧祇劫 佛經裏面的數目字,共有最大的十個。第一阿僧祇,第二是無量,第三是無 邊。這裏所說的”無量無邊”四個字,形容數目太多了,甚至於超出十個大數目 裏的無量無邊,非是算數之所能知。 在這裏,我們祇談阿僧祇。
三大阿僧祇劫是多久。入門起信(一) 佛典故事 三乘菩提綱要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學佛正知見(二) 三乘菩提之宗通與說通 三乘菩提概說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 菩薩正行 學佛釋疑(二) 菩。找到了三大阿僧祇劫是多久相關熱門資訊。
無量阿僧祇劫。列印PDF圖檔 阿彌陀真言 (真言)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三種,其一字咒又有二種,一為 之一字。 不空神變經二十八曰:「遍解脫一字真言曰:唵惡莎縛訶。 若人六時。找到了無量阿僧祇劫
12/10/2017 · 三大阿僧祇劫之後成佛——從發菩提心開始起算 修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般眾生,從凡夫位開始發心修行,必須歷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總共有五十二階位的菩薩修行,才能次第的圓滿佛道的修證。
「劫」代表的時間有多長?非常長。非常多年的時間累積成一小劫,非常多個小劫累積成為一大劫。至於「阿僧祇」一詞,它的另外一個譯詞是「無數」,無數並不是無可計算的意思,而是一個數字單位。我的算數很差,億以上的單位我就不會計算了,而「阿僧 祇
何为阿僧祁劫?时间也,何为时间?空间波动是,何为空间?心识对存在的分别,何为存在?觉性困顿,疲生错觉,错觉分别觉性,而感知觉性存在,存在感现分别心,分别即生灭;时空唯心所现,世界唯识所变;依法观心,心寂法灭,一念空寂,三大劫熄灭于当下,当下无挂,即超三大劫。
評論數: 1
「洛叉的洛叉」等於「阿僧祇」這樣來算的,那你知道一個「阿僧祇劫」多少年嗎?你算算看,算數字的話叫作昏倒,你要念那個數字就昏倒了,因為現在的計算機即使能夠再算上去啊,整個數字的量還沒那麼大。那「三大阿僧祇劫」就是「三個阿僧祇劫」。
一大阿僧祇劫,究竟有多長,時間是沒有辦法定。依法上所生的都是假定,你心中起了個分別,才有長短;你一念不生,這個長時間短時間對你來講都沒有分別。所以說,一念精進,一個阿僧祇劫就是超過了。這個叫做短劫可以攝長劫。
釋迦牟尼佛都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三大阿僧祇劫」到底有多久呢? 在佛教的計時單位中。「剎那」是表示極短的時間,「劫」是表示極 長的時間。劫又分為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一個大劫正好
無餘修 佛德具圓滿 福德之資糧 長時修 經三大阿僧祇劫 而不倦 無間修 謂精勤勇猛 無剎那廢修 尊重修 謂恭敬學所修 如來之因 經文《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爾時 世尊知諸大弟子 心之所念 告諸比丘 是須菩提 於當來世 奉覲三百萬億 那由他佛 經文《法華經授記品第六》 供養恭敬 尊重讚歎 常修梵行
【三阿僧祇劫】 (術語)菩薩成佛之年時也。阿僧祇劫Asaṁkhyeyakalpa者,譯言無數長時,菩薩之階位有五十位。以之區別為三期之無數長時。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之四十位,為第一阿僧祇劫,十地之中,自初地至第七地,為第二阿僧祇劫,自八地至十地為第三阿僧祇劫。
即連第二僧祇並計,(遇然證時是在第二僧祇之末,故可並計。)亦只兩個僧祇劫。於無量僧祇中,除去兩個僧祇,其所餘者,仍無量也。然則由信位修至初住,乃是無量阿僧祇劫。豈止三阿僧祇劫,更豈止一萬劫哉。若依由信位至佛位統為三阿僧祇劫之說計之
3/12/2005 · 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圖。顯得成佛即入佛位,或修習中,要體佛之道。凡夫之理體是佛,既然是佛,要行佛之威儀,才是即身成佛。常於無代價的同胞理念發起無緣大悲,去大作佛之事業‧以大圓鏡含 。找到了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圖相關熱門資訊。